另一方面,只有政府有所不为,让市场办环保,才能彻底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市场对环保资源的配置作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
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于会文直言,部分城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压力大。为此,我省将在重污染天气形成前启动预警机制,全力确保今冬明春大气污染程度降低、持续污染时间减少。
根据气象预测,从今年12月中下旬到明年1月中旬,四川盆地内气象条件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最好能在重污染天气形成前两三天就启动应急预案,切实削减污染,减少污染物累积。目前,各地正按照四川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方案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整治。截至11月20日,本次大气强化督查共检查点位1697个,发现环境问题1554个。德阳、乐山、宜宾、雅安优良天数率同比下降。
四川省重污染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将出新招:将过去重污染天气形成后,才发布预警、启动预案的被动应对,转变为在重污染天气形成前就启动预警、采取果断措施的主动出击。这些现象都值得警惕。固废领域最大的增量市场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前端环卫市场化,全国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垃圾焚烧比例提升及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等产业的逐渐成熟将是未来的看点。
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加之PPP项目在环保领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环保投资市场正在加速开启。而危废处理市场有望迎来产能释放,行业将进入并购整合的高峰期。环保板块龙头公司地位与体量已较大,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定,进入稳定成长期,而PPP化后,各公司业务模式、成长逻辑趋同,行业政策对具体公司的边际弹性在减弱,板块的整体估值已难有向上的弹性。2017年正式进入新监管时代,中央环保督察和新的排污许可制度不仅使得企业将接受更严的环境监管,官员的问责制度也将常态化,同时标准的提升倒逼企业的环保升级,带来新一轮的工业环保的治理需求。
同时一些在特定区域内提前布局、深耕市场的公司也在PPP浪潮中悄然崛起。其中,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预计总投入达8.6万亿元。
PPP监管趋严,投资不断加大,竞争加剧,同时项目面临价格下行的风险,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的趋势已经确立:从订单的体量看,建筑园林公司的两家企业PPP订单体量远大于传统的环保公司,而且差距在逐渐拉大。煤改气全产业链将拉动2000亿一次性改造投入与每年2000亿元天然气需求。工业端,一个确定将爆发的新领域随着监管的强化和标准的提升,非电行业大气治理改造将在今后2-3年内爆发,全国市场或达千亿级。因此,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周期,环境税、督察常态化、环保体制建设等多因素的驱使下,市政的强者恒强与工业的无限可能将成为板块的主旋律。
市场集中度提高下,优配龙头是首选,龙头2018年估值已在25倍以下,经历3年的估值消化后,迎来极佳配置时机。蓝天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保督查等主题也将催化煤改气业绩发展,受益于政策和补贴加速落地,煤改气核心标的业绩确定性较强。居民煤改气将拉动天然气壁挂炉销量、天然气消费、天然气接驳费,工业煤改气将拉动工业锅炉改造、天然气消费量、天然气接驳费。十九大之后,我们重新审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基于两点来思考:政府端的投资继续维持不断加大趋势、工业端监管常态化带来的环保投资,前者为政府投资、体量巨大并维持高景度,同时经历近两年发展,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相对确定,强者恒强。
市政端,PPP模式下的强者恒强2017年是PPP逐渐规范化的一年。煤改气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利器,煤改气在政策和补贴的支持下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从项目层面看,我们看好固废胜于水环境治理等PPP项目,主要是固废项目盈利性较好且市场一体化带来项目放量。十三五期间规划的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
我们判断板块估值在2018年已基本合理,龙头具有配置价值。而在工业端,监管驱动下的工业企业环保投资的爆发,更具弹性且市场化,目前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且格局非常复杂,包括气、水、固废三大领域,目前没有绝对领先的企业,机会非常大。财政部下发文件加强入库项目的管控。综合来看,我们看好融资成本低、国企背景的行业龙头以及区域性龙头企业以及固废行业公司。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行业产值已超过4.5万亿元综合来看,我们看好融资成本低、国企背景的行业龙头以及区域性龙头企业以及固废行业公司。
市场集中度提高下,优配龙头是首选,龙头2018年估值已在25倍以下,经历3年的估值消化后,迎来极佳配置时机。PPP监管趋严,投资不断加大,竞争加剧,同时项目面临价格下行的风险,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的趋势已经确立:从订单的体量看,建筑园林公司的两家企业PPP订单体量远大于传统的环保公司,而且差距在逐渐拉大。
煤改气全产业链将拉动2000亿一次性改造投入与每年2000亿元天然气需求。环保板块龙头公司地位与体量已较大,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定,进入稳定成长期,而PPP化后,各公司业务模式、成长逻辑趋同,行业政策对具体公司的边际弹性在减弱,板块的整体估值已难有向上的弹性。
居民煤改气将拉动天然气壁挂炉销量、天然气消费、天然气接驳费,工业煤改气将拉动工业锅炉改造、天然气消费量、天然气接驳费。市政端,PPP模式下的强者恒强2017年是PPP逐渐规范化的一年。
同时一些在特定区域内提前布局、深耕市场的公司也在PPP浪潮中悄然崛起。十九大之后,我们重新审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基于两点来思考:政府端的投资继续维持不断加大趋势、工业端监管常态化带来的环保投资,前者为政府投资、体量巨大并维持高景度,同时经历近两年发展,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相对确定,强者恒强。十三五期间规划的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工业端,一个确定将爆发的新领域随着监管的强化和标准的提升,非电行业大气治理改造将在今后2-3年内爆发,全国市场或达千亿级。
2017年,环保行业依然保持20%以上的较快成长速度。而在工业端,监管驱动下的工业企业环保投资的爆发,更具弹性且市场化,目前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且格局非常复杂,包括气、水、固废三大领域,目前没有绝对领先的企业,机会非常大。
2017年正式进入新监管时代,中央环保督察和新的排污许可制度不仅使得企业将接受更严的环境监管,官员的问责制度也将常态化,同时标准的提升倒逼企业的环保升级,带来新一轮的工业环保的治理需求。从项目层面看,我们看好固废胜于水环境治理等PPP项目,主要是固废项目盈利性较好且市场一体化带来项目放量。
我们认为PPP将从爆发式增长转变维持20-30%的稳定增长。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加之PPP项目在环保领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环保投资市场正在加速开启。
蓝天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保督查等主题也将催化煤改气业绩发展,受益于政策和补贴加速落地,煤改气核心标的业绩确定性较强。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行业产值已超过4.5万亿元。固废领域最大的增量市场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前端环卫市场化,全国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垃圾焚烧比例提升及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等产业的逐渐成熟将是未来的看点。煤改气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利器,煤改气在政策和补贴的支持下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我们判断板块估值在2018年已基本合理,龙头具有配置价值。而危废处理市场有望迎来产能释放,行业将进入并购整合的高峰期。
其中,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预计总投入达8.6万亿元。财政部下发文件加强入库项目的管控。
因此,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周期,环境税、督察常态化、环保体制建设等多因素的驱使下,市政的强者恒强与工业的无限可能将成为板块的主旋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部门联合惩戒激励。